汉滨区纪检监察网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廉政文化 >> 文学作品 >> 正文
清官廉吏----于成龙
时间:2018-08-15 17:25   来源:   作者:王章云   点击:


     1月3日,一部四十集反腐大戏《于成龙》震撼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。该剧由中央电视台、山西省委宣传部、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、山西影视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。

    于成龙(1617年9月26日-1684年5月31日) 字北溟,号于山,清代山西永宁州(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)人。1661年(清顺治十八年),于成龙被任命为罗成县知县,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,百姓安居乐业,全力耕作土地。1667年(清康熙六年),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。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,历任代理武昌知府,福建按察使,布政使、巡抚和总督、加兵部尚书、大学士等职。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。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。

   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,三次被举“卓异”,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,深得百姓爱戴,被康熙帝赞誉为 “天下廉吏第一”。300多年来,于成龙的清廉故事代代相传,脍炙人口。

    电视剧《于成龙》以于成龙的生平功业为主线,讲述了他45岁时出仕,心怀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豪情壮志,再现了这位“吏者之师”胸怀社稷、心系民生、清廉淡泊、莅事忠勤的为官风范。

  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,传承中华文化,是古为今用,“‘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’,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”。开掘300多年前发生在清代于成龙身上的故事,是以他的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为今人树立典范和榜样,更是对中华文化优秀基因最根本的传承,对中华审美风范最基本的依循。

    剧中有一个场景,初冬第一场瑞雪降落的夜晚,三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得知朝廷急需用人,可直接去北京掣签为官之时,兴奋之余,不约而同地齐吟:“吃百姓之饭,穿百姓之衣,莫道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;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勿道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。”这个情节,道出了主人公于成龙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志向,道出了“父母官”的真谛。按照历史记载,这副对联产生在于成龙时代之后,但此时依此联描绘于成龙的心声,确实是再准确不过了。

    于成龙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清代,但他的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,他的“担当”精神,他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情怀,他的克己甚至“自虐”,令人崇敬,的确是今人的榜样。在这部剧中,于成龙的深情和大爱会时刻感染着观众;他对故乡、亲人、师长、百姓的爱,对自己好兄弟的友情,对自己治下百姓的关怀和爱戴,让人看后感动不已,敬佩不已。


上一篇:“精准识别九红线”七字歌

下一篇:巾帼英杰曾志

版权所有:中共安康市汉滨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汉滨区监察委员会   陕ICP备07501330号
推荐使用IE7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024×768以上分辨率

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7号